• <s id="66666"></s>
  • <legend id="66666"></legend><legend id="66666"></legend>
  • <s id="66666"><dd id="66666"></dd></s>
  • <legend id="66666"><input id="66666"></input></legend>
  • <legend id="66666"></legend>
  • 中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双碳”目标下建设工业能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碳中和

       
      二、双碳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
       
      1、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
       
      3、加快高耗能、重化工业等产业去产能和重组整合步伐。
       
      三、“双碳”背景下工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双碳”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工业企业向“双碳目标”迈进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技术将有效助力工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以数据为核心,基于传感器和采集终端集中收集的海量数据,结合软件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实现节能降耗、智慧化管理。“在能耗优化、排放控制方面,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加强能耗监管,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对工业企业的能耗和排放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效,降低单位能耗。在生产运营方面,通过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深化设备智能化改造等,不断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在工艺优化、调度控制、远程协同等场景下,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促进生产运营提质增效,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企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有效减少,实现节能降本增效。
       
      四、工业能源管理系统的作用

      工业能源管理系统

       
      1.碳排放管理
              对于企业碳排放的核算,包括对于企业总排放的核算,也可以包括各工序、工序单元、重点用能设备等排放的核算。
       
      2.趋势预测
             可以帮助用户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量,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节能管理,将预测值和实施节能管理措施后的实际值进行比较,查看偏差值,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3.能源监控
             随时查看智能终端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事件数据、谐波分析、抄表数据。帮助用户快速溯源故障发生点,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4.告警中心
             设置告警阈值主动掌握设备异常运行状态化被动为主动提升用能质量。记录能耗单元的告警信息并能够通过多途径、及时地将告警资讯推送到接收人。
       
      5.报表服务
             能耗单元数据报表、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班组报表导出,用户还可自定义报表格式、内容。
       
      五、工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收益

       
      1.管理节能
             帮助企业从粗放式能源管理形成逐渐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一方面将能耗管理从无序变为有序,从而全面掌握能源的流向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错、漏率,提升运维水平。
       
      2.优化生产负荷
             根据当地电力公司的“尖峰平谷”阶梯电价,结合市场客户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分配生产人员及生产设备投入情况,平衡产能,采用较为简单的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用能质量及可靠性
             对于用能设备的状态全面掌握,设备的异常和故障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减少异常造成损失,并进行潜在问题预判,提升用能的可靠性和设备可靠性。对于能源质量问题进行监测特别是电能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的通过电能质量治理手段优化电能质量。
       
      4.优化用能资产
              通过对用能设备负载特性进行记录分析,发现潜在容量;并为能耗进行核算,帮助选择更为经济的能耗支付方式。比如:“容改需”改造。同时,可以根据企业市场情况,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结构,对于多余的设备可以进行变现处理。
       
      5.技术节能改造
             基于商业大数据,进行数据模型分析辅助决策,帮助发现企业节能改造的空间优化工艺流程,并进行成本核算和节能效果考核。在有依据、有监管的情况下,通过设备改造或者使用节能新技术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关推荐:工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